彈性涂料最早是從西方發達國家開始研制并發展起來的。在歐美,最早開始研究彈性涂料的是Bryn-aetai。他于1964年申報了美國專利。十一二年后,有人對第一份專利進行了挑戰,于1975年和1977年申報了與其同類但性能得到提高的專利。1982年,意大利Settef S.P.A.公司的Teviso申報了最新的美國專利由于彈性外墻漆漆膜具有很高的彈性,因而當墻體出現裂縫時,涂膜受到拉伸變形而不會開裂破壞,仍然完整的涂膜保持原有的各種阻隔作用,防止開裂的墻體處直接暴露于大氣之中。而彈性漆膜具有對各種物質(水及其他液體等)的阻隔性,防止各種腐蝕性物質向墻體內部的侵入,從而有效地保護墻體免受危害,充分發揮其保護功能。
在日本,有關彈性建筑涂料的論述多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文獻中,如昭和54 7439,昭和54 138025等專利。日本《涂料研究》雜志早在1982年就發表了彈性建筑乳膠漆和丙烯酸酯樹脂型彈性外用涂料。據當時日本其他有關文獻報道,彈性涂料可以由丙烯酸酯乳液和被內增塑的醋酸乙烯乳液共混物作為基料,配合顏料、骨料及助劑組成。丙烯酸酯乳液可以是85%-90%的烷基碳原子數為3-10的丙烯酸烷基酯,0.5%-10%的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以及其他可能共聚的乙烯型單體。被內增塑的醋酸乙烯乳液的玻璃化溫度比~般的醋酸乙烯均聚物的低。作為可塑化的單體可采用乙烯、丙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一2一乙基己酯、叔碳酸乙烯、馬來酸二丁酯等。上述兩種乳液混合后即有彈性,再配以顏料、骨料和體質顏料、成膜助劑等,制成的單層涂料主要用于防水和墻體裝修。經采用抹涂、輥涂和噴涂等方法施工,還可以得到各種具有不同裝飾效果的涂膜,如具有凹凸質感的復層涂膜、拉毛裝飾涂膜等。
據日本水谷涂料公司、東亞合成化學株式會社、四國化研株式會社報道,近年來日本開始大量生產應用的是多層彈性建筑涂料。一般分為三層:第一層為底漆,第二層為主材,第三層為面漆。前兩層的基料為水性丙烯酸酯彈性樹脂,第三層為溶劑型聚氨酯面漆。這樣配套的復合涂層的主要特點是:①對墻體裂縫的伸縮變化有很好的適應性,能夠防止雨水的滲入;②對多種材質的基層具有很強的附著力,耐水、耐堿性好;③耐候性好,即能夠耐大氣的腐 ④耐污染性好;⑤施工簡便,易于掌握。由于上述這些優點,日本的高層建筑一般都傾向于使用彈性建筑涂料。
我國彈性建筑涂料的研制與應用是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 的。E要是以彈性聚氨酯作為基料,以煤焦油為填充料'并冠以 "851聚氨酯防水涂膜"的商品名稱應用的;主要作為功能型建筑涂料(防水涂料)應用于建筑物的屋面、地下室的外墻、廚房、衛生間的地面和某些特殊結構部位的防水而得以大量的應用。這類涂料一般為雙組分,甲組分為端封閉的異氰酸酯預聚體,乙組分是以3,3,二氯-4,4一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商品名稱為摩卡,MOCA)為主要成分的固化組分。
作為墻面的功能型裝飾涂料的彈性涂料,其應用與發展則是從20世紀末開始的,并以國外進口產品在國內的工程應用為開端而促進發展應用的。國內近年來有關的專業雜志多有報道。這類涂料多是以彈性聚丙烯酸酯乳液、彈性苯丙乳液為基料并加入各種合成樹脂乳液涂料常用助劑、顏填料制備而成的。發展的初期是以平面涂料為主。近年來,高裝飾性彈性涂料品種,例如彈性復層涂料、彈性拉毛涂料等有所增多。目前彈性建筑涂料的應用技術已經基本成熟,并致力于解決該涂料在應用方面的一些性能不足的問題。例如,應用新型乳液聚合技術(例如無皂聚合、核殼聚合等)以得到新型乳液,采用具有自交聯性能的乳液以克服涂膜耐污染性能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