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色
現象:底漆的顏料滲透到面漆中來,引起面漆出現色斑或變色。
成因:原子灰中加入了過量的硬化劑;底色深且未干透而面色淺并使用了含有強溶解力的溶劑;底漆采用了抗遷移性差的顏料。
預防:刮涂原子灰時,應按正確的比例與硬化劑配合;生產底漆時最好采用耐滲透性的無機顏料;對深色底漳或填眼灰進行適當的封閉/隔離再噴面漆。
糾正:徹底清除舊漆膜包括已滲色部分,重新噴涂。
------------------------------------------------------------------------------------------------------------------------------------------------------------
浮色
現象:由于大多數油漆是幾種不同顏料組合而成,而每種顏料顆粒的大小、形狀、比重、分散性、內聚性等不同,使得漆膜表面和下層的顏料分布不均,斷切面呈現色調差異的現象。
成因:復色漆中所選顏料的密度差異較大;配制復色漆時,分散性達不到要求;未添加防浮色劑;施工的粘度太低,干燥太慢。
預防:改進涂料配方,添加必要的分散劑,防浮色劑;提高施工粘度,干燥速度。
糾正:如果漆膜未干,在充分揮發后再噴涂一道合格的面漆,可清除浮色現象;如果漆膜已完全干燥,可打磨后重新噴涂。
------------------------------------------------------------------------------------------------------------------------------------------------------------
褪色/變色
現象:在使用過程中漆膜的顏色發生變化,偏離原標準色板的現象。
成因:車輛長時間暴露在有腐蝕性空氣環境里(如二氧化硫等),未注意保養;所用的汽車油漆耐候性差;選用的固化劑不合理,易黃變;配比不正確,固化劑加量太少。
預防:加強車輛的定期維護保養,避免在有腐蝕性的氣體里長時間停放;選用耐候性優良的汽車涂料和不黃變固化劑;按正確的配比添加固化劑,切忌少加固化劑。
------------------------------------------------------------------------------------------------------------------------------------------------------------
失光
現象:漆膜在干燥或使用過程中出現光澤降低,反映周圍物體的清晰度變差的現象。
成因:底層漆膜未完全干透就立即進行面漆噴涂,引起面漆溶劑下滲、漆膜收縮;底層漆膜封閉性差,顏料與基料配比不正確,聚合度低,填補吸油量太大,研磨不夠等;雙組份涂料未按比例調配,或產品不配套;噴涂時濕度過度,或涂料中顏料或溶劑水分含量高;底材過于粗糙,未充分打磨或清洗處理;漆膜維護保養不佳。
預防:設計臺理的底漆或中涂漆配方,使底漆或中涂漆封閉隔離性能好;嚴格按正確比例調漆,處理底材;對漆面定期護理,以提高其抗御性能。
糾正:若輕微失光,可通過打蠟拋光,恢復光澤;若失光嚴重,須打磨漆面,重新噴涂。
------------------------------------------------------------------------------------------------------------------------------------------------------------
剝落/附著力差
現象:由于油漆涂層附著力差,在受外力下產生涂膜剝離或脫落的現象。
成因:底材處理不足,沒有徹底清除銹蝕、油脂、水分或打磨不充分;選用了不配套或與上下涂層結合力差的漆料;底層漆噴涂太厚,靜置和干燥時間太短,底層漆未完全干透。
預防:底材必須經過徹底的處理。選用與底材或上下涂層相配套的結合力強的材料。依照技術資料的建議的方法施工。保持特定的干燥時間。
糾正: 將有缺陷的部分徹底打磨,然后重新噴滌。
------------------------------------------------------------------------------------------------------------------------------------------------------------
原子灰印
現象:在局部修補時,面漆層可見下層原子灰或底涂層四周邊緣及打磨痕跡。
成因:原子灰沒有完全硬化,產生了收縮凹陷用原子灰或填眼灰修補的部分,沒有經過打底或封閉,就直接噴涂面漆;面漆使用了不合適的稀釋劑,穿透力太強;砂紙選用太粗,對原子灰打磨過后,仍可見明顯的砂紙痕跡。
預防:原子灰不宜一次性刮涂太厚,并完全干燥硬化后才涂底漆隔離;原子灰一般用于環氧底漆或裸鐵上,不宜用于不適當的底材上,導致張力差異;選用臺適的砂紙打磨,一般選用粗砂紙打磨,然后再用較細的砂紙打磨。
糾正:對修補區重新打磨,平整,然后再次涂裝
-------------------------------------------------------------------------------------------------------------------------------------------------------------
水跡印
現象:漆膜表面因殘留的水滴蒸發后產生的乳白色痕跡或點狀,且無法用抹布擦掉的現象。
成因:所用涂料耐水性、抗潮性差;漆膜未完全固化就暴露在雨中或與水珠接觸;加人固化劑的量不當,或涂膜過厚。
預防:選擇耐水性的抗潮濕優良產品作面漆;漆膜未完全固化前切忌與雨水接觸;按照施工說明資料配漆噴涂;洗車后應立即擦干、吹干。
糾正: 拋光表面,消除印跡;如情況嚴重,則應打磨后重新噴涂。
------------------------------------------------------------------------------------------------------------------------------------------------------------
砂紙痕/刮痕
現象:面漆在涂裝時或干燥后就能清晰地看見打磨的砂紙痕、刮痕等缺陷的現象。
成因:使用的砂紙型號不適當,太粗或質量太差。原子灰或底漆/中涂漆未完全干透進就打套。底漆/中涂漆的硬度差,封閉性差,面漆所含溶劑溶解力太強。
預防:選用合適的質量好的砂紙打磨;打磨前,應充分干燥;選擇質量好的底漆或中涂漆。
糾正:漆膜干透后,采用合適砂紙打磨面漆,重新噴涂。
------------------------------------------------------------------------------------------------------------------------------------------------------------
咬底
現象:上涂層將下潦層漫蝕,漆膜軟化,脹起皺紋等現象。
成因:上下涂層不配套;上涂層漆的溶解力太強;下涂層漆膜未完全干透就噴涂面漆,底面涂層的間隔時間太短。
預防:選擇配套體系涂料施工;上下涂層選擇相同的稀釋劑;注意兩層之間保持足夠的揮發時間。
糾正:除去咬起涂層,然后重新噴涂。
------------------------------------------------------------------------------------------------------------------------------------------------------------
干燥不良
現象:油漆噴涂完后,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漆膜仍未干透,發軟、硬度低,附著力差等現象,用手指按壓后表面很容易出現手印。
成因:雙組份涂料配比不正確,固化劑加量太小或太多;面漆噴涂太厚;所選溶劑揮發性太慢;底材處理不充分,沾有油污或蠟質;環境溫度太低,干燥時間太短。
預防:涂裝前應將被涂表面處理干凈;按正確配比調配漆料,切忌為了省料而少加固化劑或漏加固化劑;避免噴涂太厚;若環境溫度太低,可使用快干促進劑,或改善施工環境;使用配套的稀釋劑。
糾正:在正確的溫度下進行強制烘干;如果還不能干燥,用稀釋劑清洗或打磨等方法除去軟涂層,然后重噴。
------------------------------------------------------------------------------------------------------------------------------------------------------------
邦派漆 中國馳名商標 中國涂料十大品牌 加盟熱線:400-667-1898